出黑心磚
黑心磚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直觀能看到的黑心,即在磚的壓槎或疊碼處顏色發黑(也稱壓花);另一種黑心磚直觀看不到,磚的外觀很正常,但斷開以后,可以看到其斷面呈黑色(俗稱沒燒透或沒燒熟,這種磚抗壓抗折強度都差)。
第一種情況是由于窯內通風量不足、氧化氣氛不夠造成的,壓槎或疊碼部位因為間隙較小,氧化氣氛不充分,如果供氧量不足就更難完全燃燒;另外較軟的磚坯在壓槎或疊碼處變形或粘結(氧氣難以進入),更容易形成黑心。
第 二種情況是由于預熱帶升溫太快,磚坯表面液相過早形成,堵塞了氧氣進入磚坯內部的通道(這種情況實心磚比空心磚嚴重,空心磚孔洞率越低越容易產生)、使磚 坯內部氧化氣氛不充分而形成的,磚坯原料熱值越高越容易產生黑心。另外,隧道窯越短,燒結時間越短,產生這種現象的幾率就越高。在一些長度較短的隧道窯 (長度低于100m)或烘燒一體隧道窯中,這種現象幾乎不可避免。
防治措施:加大窯內通風量,確保形成強氧化氣氛;控制預熱帶升溫速度,確保燃料有充足的氧化時間;窯爐設計長度不宜太短。
成品磚粉化
成品磚粉化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由于欠火,使磚沒有達到燒結強度而粉化;另一種是在制磚原料中由于CaCO3含量超標或處理粒度不夠,出窯后CaO遇水產生膨脹(膨脹1.5-2.5倍)將磚體撐裂。
利用頁巖和煤矸石制磚時,這兩種情況經常發生,而且經常會同時發生。實際上主要矛盾還是粒度問題。由于破碎粒度太粗,燒結過程中液相量偏少,致使達不到要求的燒結程度;有人測定過,當水和CaO的體積比達到0.33時,其膨脹力將達到140公斤/厘米2,CaO顆粒越大,其破壞力越大(直徑3mm和直徑0.5mm顆粒的體積比是216倍)。
所 謂燒結,用最通俗的話說:就是利用高溫的手段,使原料顆粒發生多種物理、化學反應,顆粒間緊密結合,達到需要強度的目的。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物理反應就是 液相,小顆粒形成液相填充大顆粒間隙,較大一點的顆粒表面發生液相與小顆粒形成的液相相互粘結,冷卻時便形成一個具有一定抗壓、抗折強度的整體(液相的同 時也發生大量化學反應,由幾種或幾十種礦物形成另外幾種或幾十種礦物)。顆粒越大,越不容易產生液相,磚坯也就越不容易被燒結。沒有燒結的磚坯實際上就是 固體顆粒之間只是通過機械外力相互擠壓在一起,一旦遇水,顆粒膨脹或內部CaO的顆粒遇水膨脹(CaCO3變CaO的燒成溫度只有800-900ºC,遠低于粘土礦物的燒結溫度),顆粒之間便分散、疏解,形成了欠火磚的粉化。
防治措施:降低原料粒度,提高燒結溫度,減少CaCO3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