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爐基本知識分析,多孔窯常見的幾個問題
一、 多孔窯吸火孔的堵塞問題
對于爐渣溫度較低的煤,在投煤和清爐的過程中,爐渣和煤在投力的作用下,便會不可避免的造成滬渣和煤被投出爐膛,在吸火孔處日積月累,造成最后的吸火孔堵塞和半堵塞現象。根據吸火孔堵塞情況的不同,這樣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中間或邊部溫度升不起來,從而造成窯爐 中 間或邊部生燒,打破窯爐正常運轉,使得產品產量和質量都無法保證。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必要對窯爐進行一次小的檢修,在檢修時必須將多孔窯燒成帶頂部打開,用 鋼釬對每一個吸火孔進行清理,同時也有必要對煙道和積灰孔一并進行清理,這樣的小檢修從檢修到再一次出產品僅需一周,但檢修后產品產量和質量都能得到保 證,因此這樣的小檢修非常必要,同時如有可能應對爐渣的熔點進行測定,盡量用熔點(爐渣)高的煤,這樣的話,吸火孔堵塞周期就可延得更長些。
二、 多孔窯孔道內異物的排出
多孔窯孔道內常會出現倒孔道現象,為了減少倒孔道現象,減少阻力,在多孔窯設計中從窯頭到窯尾專門設計了8 ~10 的 坡度,同時在工藝規程中也嚴格規定必須在套坯前嚴格檢查牙籠和推板質量,嚴禁不合格牙籠和推板流入下道工序等,但還是會出現一些倒孔道現象,對此我們必須 認真對待,一次性將倒孔道的牙籠和產品鉤盡,否則留在孔道內的異物將會在高溫作用下軟化、移動、凝固,同時與孔道底板粘接,這樣一來倒孔道現象還會進一步 惡化,如果出現上述現象我廠采用的方法是:①在推板上放耐火標磚,反復多次運行,直至將與底板粘接的凝固物鏟掉。②如采用上述方法仍無法鏟掉異物,那么只 有暫時將該孔道封閉,待小檢修時采用長鋼筋上焊鐵鏟的方法,將粘接異物全部鏟掉。③如果是新建多孔窯時,在烘燒前也必須采用第二種方法將每一個孔道都進行 清理,再用長鋼筋上綁布團的形式再行清理。
三、 多孔窯產品的結晶問題
多孔窯在生產白瓷磚或棕色磚時,經常會出現一些結晶現象,白瓷磚出的結晶呈小油點,放射狀,而棕色磚產生結晶則呈霧狀,有時甚至全使整個表面失去光澤,產生結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急冷不合理;②氣候突變;③配方本身不合理,如各種結晶劑(ZnO、Fe2O3等)的用量過大,對此我廠解決的辦法是:在保證產品不冷炸的情況下盡量打開急冷孔,讓產品在急冷處盡量冷卻,急冷后產品保持在550℃左右為宜,在成品車間應盡量封閉堅決杜絕穿堂風現象;另外就是在熔塊和釉料配方中盡量減少結晶劑的用量,或添加一些抑制結晶產生的化合物,如硼酸。
四、 多孔窯檢修后烘窯具體問題
多孔窯不論是大小檢修后都要進行窯爐烘燒,在烘燒的初始階段應盡量將閘煙板打開讓水汽隨煙氣盡量跑盡,這樣便可加快烘燒速度。烘至800℃時就應采用推標磚的辦法,盡量將熱量往后帶,以提高冷卻帶溫度。在烘至1000℃時,則應采用牙籠內套廢坯的辦法,加大運行物熱容量,以便使更多的熱量后移,在冷卻制度合理后再正式進產品,這樣就可避免因窯爐烘燒而造成冷卻制度不合理現象而引進不應有的冷炸現象。因此必須加倍注意多孔窯烘窯問題,使烘窯更合理更科學。